吉林亚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泰制药)是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泰集团)所属子企业,多年来,亚泰制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在巩固国内领先抗癌中药供应商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健康云管理、远程医疗服务等新领域,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跻身“全省十大服务型制造企业”。
亚泰集团是一家国有相对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和综合类绩优上市公司,主营建材、地产、金融、医药,并涉足煤炭、商贸等领域,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双双超过500亿元,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位居第299位。
医药产业是亚泰集团重点培育的新兴支柱产业,现有 3家药研机构,5家生产企业,1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家医药产业园管理公司、1家长白山珍稀资源开发企业和近300个药品批准文号,总资产近40亿元。
亚泰制药是亚泰集团控股子公司,也是亚泰集团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中药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现有总资产5.6亿元。亚泰制药是“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我省人参深加工龙头企业之一,每年人参深加工量达到了近百吨。公司主导产品——参一胶囊是经SFDA于2000年批准的第一个上市的口服抗血管靶向药物,是我国继青蒿素之后自主研发的第一个单分子天然药物,其创制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参一胶囊是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获奖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被国内多个诊疗指南推荐为治疗药物,2015年参一胶囊业务收入达3亿元,参一胶囊产量及销量双双突破200万盒,年缴税金达6000万。
亚泰制药两化融合的几点经验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以及打造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亚泰制药早在2010年就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把“两化融合”作为全年工作的主题,在OA办公管理、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招标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4年,亚泰制药按照省政府和亚泰集团要求,组织编制了《亚泰制药2015-2020年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战略规划》,该规划以《亚泰集团十五年规划》和《亚泰集团顶层设计方案》为指导,以营销管理为重点、科研管理为支撑、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亚泰制药经营决策科学化、管理信息化、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全面融合,为亚泰制药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上述规划,亚泰制药成立了以亚泰集团副总裁、公司董事长刘晓峰为组长,公司总经理于明士为副组长、公司班子成员和各专业部门经理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在亚泰集团信息化管理中心的专业指导下,在公司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下,亚泰制药始终把信息化和经营管理看作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把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对研发系统、生产系统、营销系统、行政系统年度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先后引入了OA办公系统、EA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用友U8财务管理系统和GS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管理信息化。
依托亚泰集团OA办公系统,实现了实现日常办公信息化、无纸化,通过拓展建立手机APP登陆、数据接口等技术,实现了手机移动办公,显著提高了公司办公效率。仅无纸化办公一项每年就为公司节约费用50多万元。
依托亚泰集团EAS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平台,实现了从员工招聘到离职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方便各类员工信息分析,有效控制了员工编制,几年来,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精简了45%,管理人员比例由原来的13.5%降低到现在的6.9%;人事管理信息化还简化了劳动合同管理审批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核算薪酬避免了人为错误,企业未来还将通过系统端口与财务系统端口连接,实现工资自动发放;通过开放员工自助端口,实现工资网上查询,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质量。
亚泰制药还于2016年4月创建了“招聘微信公众服务号”,通过公司招聘宣讲会实现现场微信签到,通过H5页面宣传吸引6500人浏览,总访客量达3000多人。实现了企业对潜在员工的定向服务。突破了传统网站和现场招聘方式,首次实现微信招聘,吸引关注人数达3450人。
依托亚泰集团用友U8财务管理系统平台,全面实现了财务总账、财务报表、应收、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核算自动化,既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效率,又实现了企业与应商、企业与客户的人财物交易的全面的财务管理流程。
企业依托亚泰集团GS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了统一、透明和相互制衡的电子招标采购管理体制,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管理,加速了资金周转,降低了采购成本和各项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堵塞了管理漏洞,累计节约采购成本150万元。
企业通过“吉林大药房购药网”这一亚泰医药产业统一的电商平台,实现了亚泰制药参一胶囊的网上直销,通过网站的产品展示,患者实时的用药咨询服务,实现了产品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的双驱动,每月拉动销售额约 100万元,初步形成了互联网+医药的新型盈利模式。
通过亚泰制药官网、参一抗癌网的网上用药咨询服务,为肿瘤患者提供肿瘤治疗与康复用药咨询服务,为肿瘤医生提供参一产品相关的临床应用、学术文献查询服务,提升参一胶囊产品学术品牌,与下线800直销实现线上、线下的双轮驱动,拉动产品销量。
亚泰制药还于2014年9月创建了“Rg3参一胶囊”公众服务号,其运维实现了微会议、微调研、微活动、微图文推送等线上营销推广模式,每月定期将学术会议、学术前沿、学术动态等图文信息推送给肿瘤医生,实现对医生专业、直接产品学术服务,扩大学术影响力,提升产品学术品牌。在2015年CSCO会议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相结合,累积增加新关注肿瘤医生22000人次,净增加关注量15692人次。会议结束当日,总共累积净增加14400人次,提高了肿瘤医生对参一胶囊的认知度。
亚泰制药两化融合建设的几点差距
以上是亚泰制药按照规划进度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对比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在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几点差距:
一是生产没有完全实现智能化,还有一些生产环节采用传统模式,每个批次产品质量都存在一定差异,人工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产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二是近几年随着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处方药营销模式遇到瓶颈,亟待转变、拓宽营销思路,创新营销模式,打造互联网+医药”的新业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是OA系统、EAS系统、U8系统、GS系统还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未实现互联互通、高效统一,未与亚泰集团的管控平台实现数据对接。
亚泰制药两化融合建设重点工作
针对以上三点差距,结合《亚泰制药2015-2020年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战略规划》目标和进度,公司信息化建设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医药产业园智能化建设项目、云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CRM系统。
医药产业园全面实现智能化建设
规划投资6亿元,以亚泰国际健康医药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相互融合,实现包装生产线完全自动化、制剂生产线全自动化、提取生产线自动化,动力配套设施智能化运行,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智能化的生产线、仓储中心、配送中心,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实现智能化管理。规划到2018年底产业园建成后原料药生产将达到1500公斤/年,较2015年增长了275%,参一胶囊生产达到900万盒/年,较2015年增长了246%。
目前,公司已与北京翰林航宇科技发展股份公司等国内7家著名的设备供应商进行合作,完成了部分设备的招标采购。
云医疗服务平台搭建工作
规划投资1000万元,于2018年在我省率先建立一个专属于肿瘤领域的移动全流程问诊咨询管理平台,通过线上咨询沟通、线下预约诊疗、给肿瘤患者就医带来方便,给医生带来精准的患者群及相关医疗收入。预计云医疗服务平台建成使用后,将汇集国内10000多名肿瘤专业医生和著名专家,预计实现每年50万人次的远程医疗服务。
目前,公司已与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集团进行了多次深入洽谈,确定了合作意向,东软集团在云医院建设方面的成熟经验可以与我公司庞大的肿瘤专家资源、患者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目前,云医疗项目已完成快速问诊、名医咨询、疾病咨询、自助诊查、健康新闻、疾病与基因等模块功能的设计,正在按规划有序推进中。
建立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规划投入100万元于2016年底完成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立,规范药品销售工作的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CRM系统的建立,促进亚泰制药销售完全向学术服务型转型,促进亚泰制药销售业绩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亚泰制药仅仅参一胶囊一项销售一项就可突破400万盒,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目前,现在该系统已经完成系统需求模块的设计,正在进行系统开发。
加快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实现各信息单元互联互通
实现CRM、OA、EAS、U8等各业务信息系统高效统一、互联互通,打造覆盖各管理层级的统一医药产业信息平台,最终实现与集团管控平台的数据对接。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保障措施
1、注意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信息化建设在软件系统开发、硬件设备采购和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避免出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局面。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和满足未来5年左右业务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不可盲目地追求最新技术,增加项目的实施风险。
2、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计划。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充分考虑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现状,分阶段、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建设计划、方案、预算,并严格实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投入,同时要避免一次性投入带来的资金负担。
3、重视全员信息化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行业实际应用,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建立在岗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全员信息化技能和企业信息技术整体应用水平。
4、建立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队伍。为适应企业快速发展需要、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广泛应用,在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的同时,要强化企业自身技术人员的培养,稳定技术骨干。
5、完善信息化制度建设。信息化手段涉及到企业的各项业务,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并落实到位。